客制化机械键盘入门指南

网站所有资源都有,可联系VX:kanyingvip

数字时代,键盘是我们与世界交互的重要一环。数字公民没有一把趁手的键盘,就好像侠客没有自己的宝剑。

要买键盘,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机械键盘。这几年机械键盘很火,它们有着出色的手感、不俗的性能,经久耐用的同时颜值还高。

尽管如此,想买一把真正适合自己的机械键盘,很难。厂商的量产产品很难做到面面俱到,更没法同时照顾所有人的喜好。我就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——看上一把精致的键盘,但苦于没有蓝牙版本最后没有买;又或是买了一把键帽和外形很好看的键盘,到手以后才发现手感远不及预期。而每每上网查找机械键盘的「购买指南」,得到却总是几句千篇一律的套话:黑轴红轴适合打游戏,青轴适合打字,茶轴万搭……

买键盘,本来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。决定键盘手感的因素有很多,更何况手感并不是挑选一把键盘的唯一考虑。用一堆看似「客观」的标准去给键盘打上标签这种行为并不可取,购买键盘本不该如此。

[rihide]如果你也被这样的情况困扰,自己做一把键盘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说到「自制」,你一定想到的是一些外表粗糙、看起来硬核的成品,但其实自制的键盘也可以很美:

JTK Arctic + Tr60 午夜蓝(来源:zFrontier)

JTK 俄文白三色字母区/菜菜灰白日文功能区/GMK Bento 空格 + Mont 40(来源:zFrontier)
自制键盘这件事,在国内外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——客制化。所以,你总有办法买到一把所需的所有配件:虽是自制,却不必从头开始造轮子;与此同时,客制化也有不少讲究,这使得入门的门槛不低。本文将为有兴趣接触机械键盘客制化的读者介绍大致的方向,手把手教你如何定制一把属于自己的键盘,并给出大量实用的资源。

编注:「客制化」一词源自港台地区,意思和「自定义」、「定制化」相似。近几年在中文互联网上被比较广泛地使用。

打造一把独一无二的机械键盘
在开始动手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确定:我想要的是一把怎样的机械键盘?要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把键盘采用的配列和类型。

键盘的配列布局
机械键盘有很多配列。常见的有 60 键、68 键、87 键、104 键和 108 键这五种。此外也有一些小众的配列,例如 40 键和 96 键。配列的选择影响着对之后各个零件,包括外壳和内部零件的选择,所以至关重要。

为了减少读者疑惑,这里展示几种常见配列:

Anne Pro 2
⬆️ 这是一把量产键盘,但它的配列是客制化里很常见的 60 配列。这一配列的特点是极限地节省空间,没有 F 区一排按键,甚至去掉了方向键。方向键的功能是由特殊的映射实现的。

GMK Alter 黑 Saber
⬆️ 这张是 GMK Alter 键帽的渲染图。图中使用的配列是 67 配列,在 60 配列节省空间的基础上加上了方向键。注意右下角少了一枚键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缺口,我们常常管这个缺口叫「门牙」。如果加上少的那个键,就变成 68 配列。67 和 68 配列的特点就是有一个 1.75 U 的 右 Shift,键帽比较难配(「U」为键帽的宽度单位,稍后会介绍)。

Keycool K87
⬆️ 这张图是有名的凯酷 87。同样是量产键盘,但很多玩家喜欢用它的外壳加上自己配置的其它零件制作键盘,原因大概是性价比高。图中可以看到,87 配列带有 F 区,并且功能键也较为齐全。

不同配列布局的选择,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:

成本。按键数量多的键盘,需要的轴体数量也多;如果你计划用价格比较高的轴体,那你就需要考虑做小配列的键盘了。
使用场景。如果是放在固定位置使用,可以考虑做 87 键和 104 键等配列;如果想经常携带出门,可以考虑做 60 配列的。
使用习惯。有些特殊的配列更适合有固定使用习惯的人,例如 HHKB 配列。但也要注意,有些特殊的配列,选配键帽比较困难。
键盘的类型
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,我们可以将机械键盘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。键盘的类型主要影响PCB 的选择。

通常来说,我们都会选择做纯 USB 连接的键盘。这是因为客制化键盘常用金属外壳,对无线连接影响较大;并且成品多是摆放在一个地方固定使用,不太有带来带去的情况。

但如果想做带蓝牙版本的也不难,你只需要选择特殊的 PCB 或选配无线模块,并且加上锂电池。常见的无线模块分两种:蓝牙和 2.4G。蓝牙的好处是笔记本大多可以直连,缺点是信号较差、延迟相对高。2.4G 连接多用罗技的优联模块,优点是信号好、稳定低延迟,缺点是要多占用电脑一个USB 接口。

使用罗技优联主控改造的 PCB(来源:zFrontier)
有关有线键盘改造无线的方案,我还会在以后的文章里聊到。如果你想直接制作无线的客制化键盘,建议直接购买支持无线的套件,这样最方便省心。

挑选布局和类型的时候,心中最好有个明确的目标:这把键盘是用来干什么的?

例如我想做一把随身携带、在外面可以掏出来配合笔记本使用的键盘,我会搭配 60 配列 + 塑料外壳 + 蓝牙方案强调便携和灵活,并且在之后选择轴体的时候,会用声音更轻的轴体。

又比如我只是想做一把放在家里日用的键盘,不会经常挪来挪去。这时我会考虑做 87 配列,有机会的话我会弄一个金属外壳,并且会做成有线的,让体验更好。

再比如我想做一把兼具便利性和实用性的键盘,那么缺少方向键的 60 配列和笨重的 87 配列就都不那么合适了。我会选择用 68 配列(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配列,但键帽相当难配),而且一定要做成蓝牙 + 有线双模的连接方式。

选择合适的零件
上一节我们考虑个人需求,选择好了布局和类型之后,各个部位的零件规格算是固定了,我们开始细挑选用的部件。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把机械键盘的结构是怎样的:

机械键盘剖面图
这张图很清晰地展示了一把机械键盘的结构。不难看出,要想组装一把机械键盘,你至少需要这些零件:

外壳(也就是图中的上盖和下壳)
定位板(用于固定轴体)
PCB(电路板)
轴体与卫星轴/平衡杆
键帽
接下来,我们逐一挑选这些部件。

外壳、定位板和 PCB
在同一尺寸下的外壳,常规来说有这样几种选择:

塑料外壳。 这是比较适合新手入门的选择,优势在于价格便宜。网上能买到的塑料外壳基本都是公模制造的,参数基本一致,并且可以配合的 PCB 也容易买到。此外,塑料外壳易于携带、对无线的支持更好。通常来说, 200 RMB 以内就能搞到一块塑料外壳。

塑料外壳的键盘
铝合金外壳。 铝合金相对塑料要沉重和结实一些,手感更好的同时牺牲了便于四处携带的机动性。不少铝合金的外壳还会附带铜配重,让键盘更加沉稳。当然,这些外壳的价格也会高很多。一个 60% 布局的量产铝合金外壳,通常售价在 500 RMB 左右;如果是私人订制的款式,带有铜配重和外壳装饰的,那价格可以说是没有上限了。而且铝合金外壳基本上只有 60% 系列的几种配列和一些 80% 配列,几乎没有 100% 配列。

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铝合金外壳
特殊材质外壳。 除了塑料和铝合金,市面上还有不少客制化玩家发明的特殊材质外壳可选。例如树脂外壳可以透光,能够制作出透光的键盘底座;木头和竹子的外壳可以带来仿古的感觉;而 3D 打印的外壳可以像堆积木一样拼装起来,使用方便。

通常来说,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,根据预算在塑料和铝合金中二选一即可。一个普遍的原则是:塑料外壳适合练手,铝合金外壳适合收藏。

而 PCB 当然不会有什么材质区别,在购买时需要注意的是:

是否热插拔。 支持热插拔的 PCB 可以直接插上轴体使用,不需要焊接。但是这样的 PCB 往往不兼容自己焊灯,因为焊接的灯珠,两脚是从轴体内部穿过去的,会把轴体锁死在 PCB 上。热插拔的好处是安装方便,易于拆卸,可以经常换一套轴体玩。但它的缺点是接触相对较差,有可能出小问题。
是否自带板载灯。有板载灯意味着你稍后需要选购透明上壳的轴体来让灯光透过。
至于定位板,这是一个材质有不少讲究的东西。常见的材质有:

钢定位板。最为常见的材质,也最为便宜。
铝定位板。客制化常用的材质,轻便结实、性价比高。
铜定位板。铜定的价格一般是同型号铝定的两倍。铜定位板的优点在于沉稳,敲击发出的声音比较结实。
碳纤维定位板。碳纤维定位板同样也不便宜,它相较其它几种定位板更轻便,并且没有金属杂音。
定位板和 PCB 通常是和外壳配套的,一起购买这三样东西一定不会出错。如果你要分开购买,务必记得咨询一下兼容性,因为很多配列虽然按键数量相同,但是排布是不同的。这个页面提供了不少常见的量产键盘的配列示意图,可以供你参考:Keycap Layout and Size Chart

在购买时,我建议用以下这些关键词进行搜索:GH60、GK64、DZ68、DM87、GK108。这些都是常见的套件型号,搜索对应的型号 + PCB/定位板/外壳,就能买到你需要的零件。这样买到的基本都是量产的套件,外观可能比较平庸,但也方便配置。如果你想追求一些更美观、更有设计感的非量产套件,那你就需要时刻关注各个论坛(后文会给出),等大佬开坑发车了。这些私人发车的套件,一般都会有配套的定位板和 PCB,你只需要准备轴体和键帽就可以了。

最后一件事:在三件套里,定位板不是必要的。如果你使用的是五脚轴体且 PCB 支持安装五脚轴,可以不用定位板而直接把轴体固定在 PCB 上。当然,如果 PCB 不支持五脚轴体,最好还是上一块定位板。这时还需要用水口钳把五脚的两个塑料脚(图中 4 和 5)剪掉才能把它们装上 PCB。

五脚轴
不使用定位板的情况下,敲击轴体时的反馈完全是依靠 PCB 的回弹,手感也相当独特。

轴体的选择
键盘的轴体,是对使用手感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。我们所熟知的黑红茶青四种轴体,通常指的是 Cherry 推出的四种键盘轴体。但是,在生产轴体的厂商里,并不只 Cherry 一家;轴体的种类,也远远多于黑红茶青四种。

除了雷蛇光轴、静电容轴等这些特殊产品,大部分机械轴体的结构都是类似的,并且可以归为三类中的某一种。这三个类别分别是:线性轴(Linear Switch)、弱段落轴(Tactile Switch)和强段落轴(Clicky Switch)。例如 Cherry 的黑轴和红轴就是线性轴;Cherry 茶轴是弱段落轴;而 Cherry 青则是强段落轴。其中,线性轴的触发克数与行程的曲线近似一条直线:

线性轴压力曲线
而段落轴则有一个触发压力突然变大再回落的过程,也就是「段落」的感觉:

段落轴压力曲线
对于轴体的选择,我推荐阅读这两篇文章:

The ultimate guide to mechanical keyboard switches for 2019
各种轴体的不准确资料
通常来说,用什么轴还是要看个人喜好,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高下之分。选择时要注意,有一些轴确实存在品控等问题,选用一款轴体之前建议先查查它的口碑。要是有足够的信心,你甚至可以自己更换轴心/轴盖/弹簧,制作属于你自己的轴体。例如前段时间大火的 Holy Panda 轴,就是玩家把 Halo 轴的轴心和 Panda 轴的轴盖结合起来做成的。囿于篇幅我无法一一介绍有趣的轴体,我会在文末给出一些实用的网站和资源,方便你作出判断。买的轴到手以后,建议先分拣一次,把声音不对或是明显歪轴的那些挑出来,再考虑下一步。

这节的最后,我想再介绍三种客制化常用的量产轴体,以供读者参考。最常见的 Cherry MX 黑红茶青这里就不多说了,在这四种轴体以外,我再推荐三款轴体:

佳达隆 Ink 黑轴。这是很多人推崇的一款线性轴体,适当润滑以后手感顺滑,和 Cherry 新黑轴的涩感截然相反。此外透黑轴壳也相当好看。Ink 黑的触发压力为 60g 左右,触底压力为 80g。
凯华 Box 茶轴。这款轴体的参数和 Cherry 的茶轴差不多,但段落感相对 C 茶更为提前一些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凯华的 Box 系列轴体采用的是特殊的设计,防水防尘性能优异。
凯华 Box 白轴。这是一种类青轴的轴体,但手感更轻盈,段落更清脆。Box 白的触发压力为 45g,触底压力为 55g 左右。如果要形容的话,Box 白的按动手感就像一支圆珠笔,有啪嗒啪嗒的声音。
这三款轴体分别代表了线性轴、弱段落轴和强段落轴中较为不错的选项。如今的国产厂商生产的轴体,无论是性能还是手感完全不输 Cherry 的系列轴体,所以选用轴体时大可不必只考虑 Cherry 一家。另外很多好的轴体,基本上都是玩家自己设计,然后由厂商(JWK、佳达隆等)代工的。这些轴不像量产轴体,生产基本上都是一批一批来的,卖完了就绝版。不过它们通常也不会特别贵,基本上维持在三到四元一颗的价位。如果有耐心,可以多等等,经常关注各大论坛的发车贴子。

卫星轴的选择
卫星轴是一种用于保持大键稳定的结构。一个大键,下面用的仍然是单独一个轴体。可以想象:按下它的左边时,它的右边并不受力,于是这个大键的键帽就会歪。卫星轴的功能就是让左边的受力能够同时传递到右边,使这个大键受力平衡。因此,卫星轴也就决定了这些大键的手感。在一把键盘里,空格、回车、Shift 等这些大键下面都要配备卫星轴来保持稳定。一把 60 配列的键盘通常需要 5 组卫星轴,有的配列需要更多。除了卫星轴,平衡杆也是曾经比较常见的一种解决大键手感的方案,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,因此这里不做介绍。

卫星轴主要分为两种:定位板卫星轴和 PCB 卫星轴。其中定位板卫星轴比较通用,是依靠塑料卡扣卡在定位板上的。而 PCB 卫星轴是使用螺丝固定在 PCB 上的,这需要 PCB 有对应的螺丝孔支持。购买前,务必先弄清楚自己配的套件支持哪一种卫星轴。有条件的话,尽量选用支持 PCB 卫星轴的 PCB,因为它更稳定,手感也会更好。

左:PCB 卫星轴; 右:定位板卫星轴
在选择品牌的问题上,卫星轴这个东西其实很难有「选择」,因为好的卫星轴实在是产量太低了。在网上你可以很容易地买到五块钱一套的卫星轴,但那种卫星轴的效果很普通。客制化玩家会自己开一些卫星轴的车,如果你有机会赶上,你会得到用起来还不错的卫星轴;直接购买 Cherry 原厂卫星轴(淘宝有售)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但现在圈子里较为公认的顶级货出自 GMK 之手,国内通常能卖到一百元一套(淘宝同样有售,但不一定有现货)。不过 GMK 的卫星轴产量实在是有限,有些时候会买不到。综合来说,我建议使用 Cherry 的原厂卫星轴,性价比比较高的同时也完全够用。

键帽的选择
现在你的键盘还差最后一块部件:一套键帽。原则上,选键帽只要好看就行。但是,仍然要注意键帽有着不少区分。

1. 键帽的材质
键帽是分不同材质的。市售的键帽大多是 ABS 和 PBT 两种材质,此外也有少量金属、POM 和其它特殊材质的产品。

ABS 材质的键帽普遍比较便宜,因为 ABS 塑料相对容易加工。它的缺点在于容易打油,长时间使用过的 ABS 键帽,表面会泛着一层油光。好的厂商会用一层 UV 覆膜来解决这个问题,实际使用下来确实有效,但长期来看还是会有变化。但同时由于 ABS 材质颜色更鲜艳,更容易加工,很多好的键帽往往是 ABS 制成的。

GMK Nautilus(来源:Geekhack)
PBT 材质的键帽相对来说更贵一些。PBT 材料更硬,因此不易打油。其触感相较 ABS 略粗糙,加工也更复杂。PBT 的缺点是颜色相对黯淡,如果需要鲜艳的配色,要用热升华或浸染等工艺来添加。

太豪 PBT 二色成型键帽
通常来说,PBT 相较于 ABS 是更高端、更好的选择。当然,哪个更好也不是绝对的。例如出自顶级厂商 GMK 、SP 的键帽多是 ABS 材质的,但这些键帽一套常常能卖到上千元。这里面固然也有设计和产权的价格,但同时也离不开优良的做工。

键帽的材质是 ABS 还是 PBT ,对于敲击发声的影响微乎其微。如果有机会,建议先摸一摸这两种材质的键帽,然后根据喜好做出选择。有钱?那就直接上一套 GMK 或者 SP 吧,不会让你后悔的。

2. 键帽的宽度
材质之外,键帽的高度和宽度也是你需要注意的。让我们先从宽度开始,我们先引入一个基础单位——1U:

键帽基础单位(来源:Matt3o)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,1U 的尺寸是 18mm,同时也是一个正常方形按键的长宽。一块正常配列的键盘,按键是错开排布的,但我们知道这些按键的两端是与键盘边缘对齐的。在键盘的两边之间,就是由各种不同宽度的按键组合而成的行。举个例子,我们来看一把 68 键的键盘:

Vitoair 套件,68 配列
它的第一行用了 14 个 1U 的按键和 1 个 2U 的按键,第二行用了 13 个 1U 的按键和 2 个 1.5U 的按键,加起来都是 16U。若你有兴趣计算一下,就会发现各行都是如此。

说了这么多,你其实只需要记住一点。由于不同的配列选用了不同宽度的按键,会存在这样的情况:同一个键在不同配列里会有不同的宽度。例如 60 配列中,右 Ctrl 和 Win 等键都是 1.25U;但在 68 配列里,这些键是 1U 的。这就需要你在购买键帽前分辨清楚:我要买的这套键帽是否兼容我选用的配列?通常购买键帽时你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示意图:

套装示意图: 捕获者 MoonLanding 键帽
下单前合理利用示意图作出判断,你就不会遇到「买下一套非常好看的键帽,然后发现少一个 1.75U 的右 Shift」这种尴尬问题。

3. 键帽的高度
除了宽度,你最好也要留意键帽的高度。键帽的宽度影响的是兼容性,而高度主要是影响手感。比较常见的选项有这些:

常见的键帽高度(来源:Massdrop)
在这些高度中,DSA、SA、OEM、Cherry 这四种高度最为常见,也属于比较实在的选项。通常来说 OEM 高度的键帽较为便宜,球帽由于工艺复杂更贵一些。

键帽的高度相对宽度来说没那么重要,而且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,并没有最好的选择。你只需要注意两点:

通常情况下,其它条件不变,键帽越高敲击时声音越大。
尽量不要不同高度混用,否则手感会相当奇怪。当然这事情也并非绝对,比如我前些天就发现 Cherry高度的空格搭配 OEM 高度的其它键帽,效果还相当不错。
组装键盘
零件配齐之后,就到了组装的部分。在组装之前,你最好先按后文的介绍把所有调校工作做好,避免返工。当然,直接开装也没问题,但请记住:组装是客制化里最不重要的一个过程。客制化真正的乐趣与价值,还是在于「调」。

在组装之前,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:先测试 PCB 是否正常工作。如果焊接完成才发现 PCB 是损坏的,无论你是在哪购买的,都没办法退换货了。测试方法是:

把 PCB 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。
在电脑上打开按键测试软件,然后用镊子或金属线短接各个按键对应的两个触点。
测试软件有很多,推荐 Mac 用户使用免费的 Karabiner,它自带的 Event Viewer 绝对够用了。Windows 用户可以使用这个小软件:神鸽局。

测试完 PCB,让我们正式开始组装吧。如果你选用的是热插拔 PCB,组装就非常简单;如果 PCB 不是热插拔的,事情也不会很复杂,只是多一步焊接工作。具体的过程是:

把定位板和 PCB 位置对好放进底壳。
将轴体全部插上去。
如果需要装灯,在这时装上去并且焊好。
合上上盖,装上键帽。
如果 PCB 不是热插拔的,你还需要在第二步之后把所有轴的两个引脚都焊上。焊接完记得再测试一遍所有按键。
组装的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,具体操作,请看这个视频:《丢掉量产!跟我组一把客制化键盘!》。另外这个视频也很不错:《老机械键盘改装,旧键喜结连理》,UP 主对一把拆掉了轴体的凯酷 84 的键盘重新改造,做出了非常漂亮的效果。视频中同样有组装、焊接的操作,也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。

在焊接前,请确保你有使用电焊的经验,不要伤到自己。这里只强调几个焊接时的小细节:

焊接前,如果卫星轴是 PCB 卫星轴,务必记得先调好并装上卫星轴。
开始焊接时,可以先把PCB 四个角上的轴焊好,起到固定作用。
如果一个触点五秒钟还没焊好,要停下等一会,防止把轴体和 PCB 烫坏。如果闻到一下子变大的塑料味,也要停下来等。
让你的键盘更好用
选配好所有部件并把他们组装起来,你就已经得到了一把可以正常使用的键盘。不过这样做出的键盘,并没有得到客制化的精髓。客制化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,你可以对键盘进行调整,得到想要的效果和手感。自己选择配件当然也是调整的一部分,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各个零件进行调校。

润滑轴体
我们知道,轴体的工作原理是轴心在外力按压下移动,进而使金属簧片接触通电。

轴体结构图(来源:cherrymx.de)
从图中可以看出,轴心不能向任意方向移动,它只能上下移动。这是受到轴盖对它的限制,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有摩擦。所以,有些轴需要润滑来优化手感,减少摩擦发声。除此之外,很多轴体新出厂时还会有明显的弹簧音,我们常用的 Cherry MX 轴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。在键帽和定位板的二重放大下,弹簧音会变得非常明显,进而影响轴体的使用感受。润滑弹簧可以减少金属颤音,优化使用体验。

当然,润滑也要有限度。例如许多段落轴,过度润滑只会使其段落感变弱;而对于线性轴,过度润滑使其失去特色,最后手感都变得差不多。总结来说,润滑轴体不是必要的,而且润滑过度会翻车。但是,如果尺度把握得好,润滑会让轴体的手感更顺滑和细腻。

想润滑轴体内部,首先要把轴体打开。开轴这件事非常简单,只需要有开轴器就能轻松完成。不过,常见的轴体,外壳有两种规格:Cherry 类轴壳和凯华类轴壳。它们分别长这样:

Cherry 轴和凯华轴
如果你仔细观察,你会发现这两种轴的轴盖结构是不一样的(当然,它们用的 PCB 和定位板是一样的)。所以,你需要为它们准备不同的开轴器。淘宝上有很多开轴器,搜索「Cherry 开轴器」和「凯华开轴器」就能找到。如果你想自制一套,网上同样有很多资源。这里分享 3D 打印两种开轴器所用的 .stl 文件:

⏬ 点击下载开轴器模型文件

由于开轴器对硬度有要求,建议使用树脂或金属打印,否则磨损会很厉害。开轴器到手之后,把轴体对准开轴器怼上去,轴盖很自然就下来了。

如果你不想打印又不想买,其实用一字螺丝刀也能开轴,你只需要把所有卡扣(Cherry 类轴四个,凯华类轴两个)都撬开就行。不过那就是一门手艺了(笑)。

成功打开轴之后就是上油这道工序了。通常我们使用的润滑剂是杜邦的 GPL 105 与 GPL 205 大约 1:1 的混合物。此外你也可以考虑这两种润滑剂的任意配比,理论上没有限制,全看个人喜好。其中 GPL 105 是油状润滑剂,GPL 205 更接近脂状。润滑剂调配的要诀是:

如果你用的润滑剂更偏油状,它的效果会比较淡寡,使用时较难感受到,但更自然。
如果你用的润滑剂更偏脂状,它的效果会更明显,以至于一定程度上覆盖原来轴的手感以及声音,但也更顺滑。
除了上述两种润滑剂,润滑弹簧时使用 GPL 107 也是不错的选择。GPL 105、GPL 107 与 GPL 205 这些润滑剂在淘宝上都可以很容易买到。另外你也可以考虑使用干膜润滑剂,但这个选择比较少见,这里不多作展开。

在上油时,具体的操作为:

根据不同的轴体,在轴芯外侧涂抹适量润滑剂。
在轴芯内部导柱上涂抹少量润滑剂。
在轴壳导轨上涂抹少量润滑剂。
在弹簧两端密集处,于内圈涂抹少量润滑剂。
涂抹润滑剂时,画画用的小毛刷会是非常好用的工具。 需要注意的是,上面这个列表是针对线性轴的。具体涂的时候请根据情况进行调整,不必每一项都涂一遍。例如段落轴最好不要让轴芯的前后两侧沾上油,最多在两侧的导柱上抹一小层油;否则段落的咔哒声会急剧减弱。这个细节在后文给出的视频里也有提到,建议仔细观看视频中上油前后的区别。

上好油之后你只需要把上轴盖合上,这个轴就算调校完成了。最后,再推荐两个辅助上油的工具:

上油板。你可以把所有的轴体全部插在上面上油。这样不仅操作起来方便 ,还便于让上的油略微阴干。这是因为不少润滑剂里含有少量水分,阴干一会儿再合上轴盖,这可以让水分挥发一些,避免腐蚀簧片。
镊子。轴体和弹簧都是小零件,上油时容易掉。沾满油的部件一旦掉到满是灰尘的地面,就很难再清理干净。弄个小镊子辅助夹取是很有必要的。
有关上油这件事的操作细节,可以参考这个视频:【客制化】如何让机械键盘的按键声更悦耳 – 润滑篇

假如你对上油的理论感兴趣,我再推荐一篇很详细的文章(英文):The Switch Lab: A living switch modification guide – by Quakemz。如果大家想读到中文的版本,请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稍后去征询原作者的意见并提供翻译。

当然,最后还是需要再强调一次:润轴有风险,并且非必要。建议不要上手就用昂贵的轴体做实验;并且轴体要多准备一些余量,防止翻车。此外,不少轴体是出厂自带润滑的,例如 GM 奶轴;更有的轴体使用的是自润滑的 POM 材料,不需要过多润滑,例如凯华冰激凌轴。所以润滑轴体之前,务必三思。

卫星轴调校
首先需要说明的是,卫星轴具体使用的效果如何是很大成度上取决于它的质量的,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由你的预算决定的。但我们的确能做一些事情来优化卫星轴的手感。卫星轴的调校,主要是对它本身的润滑,以及对触底手感的调整。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常见的 PCB 卫星轴,在调校时要注意三件事:

对卫星轴本身的润滑。你需要润滑卫星轴内轴体,以及卫星轴钢丝等部件之间的接触面。这会让卫星轴更顺滑,也会极大减少使用时的噪音。所有接触面上只需要像润滑正常轴体那样涂上薄薄一层润滑剂,如果涂多了会导致这个大键发出一些奇怪的杂音。至于钢丝,通常来说会用比较多的润滑剂将其接触点包裹起来。
卫星轴剪脚。很多卫星轴出厂时会有两个缓冲脚,这两个缓冲脚会让大键的手感变得很「肉」。所以如果你用的卫星轴带有这两个缓冲脚,建议还是剪掉。具体的剪除方法可以观看下面给出的视频。
PCB 垫胶带。在剪脚以后,在 PCB 上垫一块胶带能有效缓震,同时又不影响手感。通常来说我们用的是特氟龙胶带, 在网上可以很容易买到。很多材料也可以作为替代,例如创可贴的胶布。
详细的调校操作,请看:从此大键不再肉!机械键盘卫星轴调校教程

资源
最后,在此给出一些资源、信息网站和清单,方便你深入了解以及选购配件。

工具与网站
MassDrop:论坛、教程、商城以及套件发车,英文。
GeekMaker 极制:论坛、商城以及套件发车,中文。
zFrontier 装备前线:论坛、商城以及套件发车,中文。
QMK Firmware:PCB 固件烧写工具,英文。
Keyboard Layout Editor:键盘布局编辑器,英文。
Plate & Case Builder:定位板和外壳的 CAD 工程文件生成器,英文。
Keychatter:新闻、教程和评测,英文。
Top Clack – Weekly News:每周的国外键圈新闻,主要聚焦于配件和套件的发车活动,英文。
套件和键帽发车整理:由酷品整理的发车链接,基本上都是来自于 geekhack,中文。
Enjoy Beautiful KeyCaps:由狗哥整理的键帽大全,包含图片、详情和购买链接,中文。
另外,网上还有不少私家车,是不会在各大网站上官方发布的。但如果留意各个论坛的贴子,你可能会有机会加入一些发车群,获取很多有意思的资讯。

教程
丢掉量产!跟我组一把客制化键盘!:键盘组装教程,中文。
老机械键盘改装,旧键喜结连理:很棒的键盘改装视频,中文。
【客制化】如何让机械键盘的按键声更悦耳 – 润滑篇:明晰的轴体润滑教程,中文 。
从此大键不再肉!机械键盘卫星轴调校教程 :明晰的卫星轴调校教程,中文。
Mech 101:Keychatter 推出的机械键盘入门指南,我的室友目前正在翻译这一系列文章,英文。
Hand-wiring a custom keyboard:硬核教程,教你用 Teensy 芯片自制键盘,英文。
工具箱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在开始动手之前,记得准备好你的工具箱:

十字螺丝刀,用于安装各种螺丝。
一字螺丝刀,用于撬开一些零件或外壳。
恒温电焊、松香和锡丝,用于焊接轴体。建议配备刀头和尖头两种焊头:尖头用来焊轴,刀头用来拆轴。
吸锡器,用于拆轴。
锡线,用于局部吸锡。
镊子和小毛刷,用于各种上油。
拔轴器,用于拆轴。
拔键器,用于拆键帽。
开轴器,用于打开轴体。
这个列表看起来很长,但不用慌。螺丝刀想必每个人家里都有;电焊、吸锡器等焊接用品是可以一次买到套装的;拔轴器、拔键器和开轴器则是几乎每个淘宝外设店都有的商品,你同样只要付一次邮费就能统统搞定。

结语
至此,我想你已经准备好了。无论准备买一个很便宜的套件来试验,还是想一步到位上昂贵的私家车,你都算是迈入客制化这个小圈子。请记住:无论你用的是价值不菲的套件还是便宜淘来的翻新零件,键盘本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上油用的好几个小时;是你第一次被烙铁烫到手的经历;是你组装完第一把键盘,开始打字的兴奋;更是敢于「tweak everything」的极客精神。

[/rihide]  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