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作者,如何靠200多人的社群卖掉1000本书?

网站所有资源都有,可联系VX:kanyingvip

在充分竞争的市场,一定是渠道为王。

图书就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,谁有流量,谁能卖掉书,谁说了算。

最大的流量主,是四大平台:当当、京东图书、天猫图书、新华书店。

传统的图书营销就是参加平台活动,比如年度大促,我的书就特意挑选了当当促销活动期间上架,或者书店给展示位,打包书单推荐等等。

这是公域流量营销模式。

名人、自媒体大V等自带流量的新作者,是公域流量营销模式的最大受益者。他们自带流量,就有筹码和平台置换更多推广资源。

比如蔡康永,每一本新书当当都会给广告位。有些书,当当、京东、天猫还会抢独家或者首发。

剽悍一只猫的新书《一年顶十年》27日上架,不但在当当多个重要广告位曝光,还得到了京东投放朋友圈广告的支持。因为这本书预售就超过了100.000本,被平台定位为超级重点书,大量投入资源。

这种模式,对于没流量没影响力的素人新作者来说,就没那么友好。

素人新作者要得到平台的推荐,只有两种可能:

1、出版社特别看好你的作品

2、用销量证明这本书很能打

第一种可能性,很小。那就只能拼第二种可能性。

这就是为什么素人新作者,比如我,要拼命挤上当当的新书销量榜。拿到第一后,榜单的免费流量拿到,出版社还帮我争取到了亲子类的首屏广告位。

然而,得不到平台支持的素人新作者,一开始从哪里找那么多人来买书,冲上榜首呢?

如果说当当、京东这样的大平台是主动脉,那么素人新作者自己的朋友圈,就是毛细血管。别看很小,运力不大,但是无数条毛细血管汇聚起来,也是不得了的事情。

用现在流行的词,叫私域流量运营。

在我的新书打榜阶段,就是依托社群营销这种全新的图书营销模式,才能够顺利拿下第一。

1

预售群的人从哪儿来

社群需要人,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。

准备出书的人,多多少少都有些人脉积累,拉个300人的预售群都不是问题。真正的问题在于,这300人能帮你卖掉多少本书?

注意,我不是说多少人买,而是会卖出多少本。

如果少于300本,说明对自己的书没什么信心,那就回过头去看上一篇文章,把产品再打磨打磨,打磨到你有信心卖出600本,再来想怎么做营销。

图书正式上架4天前,我通过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刷海报,拉了一个预售群,群里270多人,不算多,你们猜贡献了多少销量?

参与认购接龙的有130多人,认购1100+本。最后统计的实际销量在1500本左右。

出版社第一天的出库数量是2000+本。也就是说,这130多人贡献了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三,平均每人买了11本书。其中20%的人购买了1本,80%的人购买3本以上,购买超过10本占13%。

一般人买书都是买一本,这个预售群居然大量团购,我是怎么做到的?

有两个关键点:

1、270人足够精准,而且有10%的人能量很大。

2、运营动作给意向读者增强了购买信心。

预售群也不是随随便便拉起来的,通常要有三类人:

1、非常熟悉的朋友,能不遗余力帮你的人。

2、打过交道,有能量帮你的人。

3、不熟悉,对书感兴趣,或者能影响到读者人群的人。

第2类和第3类人占比要大一些,否则就是自己人跟自己人玩了。这两类人需要根据书的定位,来设计吸引进群的亮点。

看到我的第一篇复盘文《谢谢你们,赠予我璀璨光芒》,有人会说怎么那么多大V愿意帮你。

因为我16年就参加了秋叶大叔创立的IP营,虽然不太活跃,但是凭借一点小小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多人的认可,交了很多好朋友。

虽然我自己的私域流量普普通通,但是借助朋友们的势能,加上精心的运营,就得到了爆发的成果。

如果你觉得,现在的朋友圈缺少某一类或者某几类人群,不用着急。一本书从计划要写到上市,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,你有足够的时间开始经营自己的朋友圈。

2

预售群是怎么运营的

更多朋友会关心,怎么在组建只有两三天,而且一半是陌生人的社群里卖出上千本书。

预售群运营,我做了五个动作:

第一步:每个进入预售群的人,都发试读版

很多大片上映之前都会各个网站放预告片,把精彩的镜头剪辑在一起,或者是放各种花絮,吸引观众买票看正片。

图书当然也可以这样操作。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,根本不会怕提前曝光一部分内容。

我和编辑商量后,《你是孩子的光》试读版包含封面、推荐语、前言、目录和第一章的全部内容。其实一本书能不能吸引读者,就看这五个部分精不精彩。特别是第一章,读者看不下去,这本书就肯定不会买。

事实证明,有很多观望、犹豫的用户被试读版内容打动,进群之后讨论很热烈,间接完成了破冰。

而且试读版的PDF特别方便扩散,也是一种放大影响力的方式。在我的公众号:Mrs张小桃,回复关键词:试读,可以获得试读版。

第二步:从建群到上架期间,有固定的运营节奏

进来预售群的朋友,一半我认识,一半是陌生人。如何带动陌生人购买,是运营的重点。因此,有固定的运营节奏,创造熟悉、亲切的氛围很重要。

比如:进群前小助理统一发送试读版,群里定期发送金句卡片,每天固定时间段分享。

其实决定运营效果的关键,还不是节奏,而是作者要认真营业。

很多人会为了卖书而卖书,认为讲干货、特别是讲书里的干货就能吸引购买。但我认为,在社群里,卖书之前要先卖人。

传统的图书销售路径,读者没有办法和作者直接交流,所以提炼书中亮点、干货的文案很重要。

但是在社群中,反而要多讲书里没有的东西,背后的故事。这会让读者认为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印刷在纸上冷冰冰的字。显然,一个活生生的人会更受欢迎。

社群的作用就在这里:创造人与人之间的真实链接。

平常我很少在社群里说话,但预售群里我是全天在线回应群里的消息。

因为,大家只有先认可了我这个人,才会更愿意去接受我的文字、我的作品。

比如有人问我,小桃是不是我的本名。当然不是本名,但我顺着解释了一下这个名字的由来,大家印象就很深刻,还有读者说要给我做个桃子的书签,一下子拉近了距离。

就像我在书里写的那样,我们做决策是感性指引的,一本书就20多元钱,并不是一个重决策,感性的共鸣到位了,当然会更愿意去买书,愿意和作者产生更深的链接。

书,买回去慢慢看就是了,何必要剧透?

第三步:直播分享推动购买

在社群里靠文字交流,信息丰富度还是不够。所以,我贡献了自己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视频直播。

读者都有好奇心,想知道作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而视频直播一方面可以展示更为丰富的信息,一方面互动性很强,有利于推动购买。

虽然因为网速的原因,第一次直播卡成了表情包(点击这里看我的复盘文章),仍然拉了不少好感,直接带动了认购接龙的火爆。

在上架前一天晚上11点,我不死心继续视频直播,又拉着《亲子沟通密码》的作者Liliane连麦,又现场飙歌的。

虽然还是很卡,声音经常听不到,但社群的购买热情已经达到了高潮,很多读者都是硬熬到12点,等着抢购第一批签名版。

通过视频直播卖书已经不是新鲜的玩法。

自从薇娅卖薛兆丰的《经济学讲义》65000本秒光,震惊整个出版行业之后,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邀请作者来京东、天猫的直播间卖书。

我身边的朋友,易仁永澄和小川叔在同一天到天猫直播间卖书,销售成绩非常好。

现在我的直播水平还在幼儿园,就会卖卖萌唱唱歌,还好读者们很宽容,听我唱歌她们就觉得挺满足。

这正说明,社群运营加上视频直播,是非常好的一种营销搭配,值得新作者尝试。

第四步:设计购买攻略+认购接龙

通过试读版、金句卡、直播做了很多铺垫之后,大家的购买热情被调动起来,很多人问书要怎么买。

这个时候,读者的需求已经变了,从了解情况变成需要购买攻略。

事先跟出版社确认,上架那一天当当的活动是满100-50.所以我们推荐的购买攻略是买3本最划算,相当于买二送一,一本自己看,两本送闺蜜,体面。

平时妈妈们也是要给闺蜜选礼物的,送本好书,还有作者签名,多好。

这就帮读者解决了问题,本来需要自己去凑单,攻略直接给了解决方案。

给出买书攻略和优惠说明后,我在群里发起了预售接龙,认购3本的人数接近50%。

接龙一方面可以锁定读者的购买意愿,一方面也让我有个数,随时跟出版社沟通,监控库存。

当看到接龙数量超过1000本时,我心里就有点底气了。

但是,冲榜当天出了个意外,当当的活动改成了5折!

这时候,有读者开始发新的购买攻略,5折买3本价格更划算了,还有99-10的券,干脆多买几本吧,买9本最划算。后来有一些本来准备买3本的朋友,又多买了几本。

这是读者自己制作的购买方案,这届读者真的太有才华了!

图片[1]-新作者,如何靠200多人的社群卖掉1000本书?-天时网

购买攻略省掉了很多解释成本。很多人根本不在意折扣,因为买9本书也没多少钱,重要的是,你告诉他这么买最合适。

这个逻辑,也是我在书里写到的:感性决策,理性行动。涉及到具体购买动作的时候,一定要给出清晰的指引,让读者做选择题,而不是问答题。

第五步:发福利鼓励晒单

激活社群必备玩法,就是发福利。但是发福利发到大家都开心,要做到两点:

1、每一轮规则不一样,有新鲜感。

2、覆盖面广一些,尽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。

正式上架前一天我就通知大家,0点开始抢购第一批签名版。没想到当当临时换了优惠政策,每人限购一本。我当时头都大了,但是先得安抚守候到12点的铁粉。

临时决定发福利。把原本给一周后共读活动准备的奖品,提前发了。

我做了三轮红包抽奖,每一轮的玩法都不一样。这样大家有惊喜感,会慢慢忘掉购买不顺利的事情。

第一轮:连续发10个6.6元的红包,抢到了的中奖。

第二轮:发一个红包,10个人抢,手气最好的中奖。

第三轮:发一个红包,10个人抢,金额最少的中奖。

拿到红包很开心,抽到奖品更开心,开开心心去睡觉,睡醒了再起来买书,没毛病吧。

其实当天我凌晨2点才睡,早上7点就醒了,盯着出版社催当当改购买政策,一直等到上午10点,确定了是5折不限购,马上做新的买书攻略发出去。

在第一波下单之后,我继续送福利。这次是让大家发购买截图,第3、6、9、12个送礼物。

很多人晒单,还有一些不知道限购风波的朋友被带动购买,拉动了第二波的销售。

但是不能一直晒截图抽奖,这样会导致群里的无效信息太多。后来继续做了两轮红包抽奖,中奖的私信发截图领奖,参与人数加倍,气氛更好。

大家可以想一想,如果是在你的300人预售群里,怎么发红包大家最开心,还能推动买书。

当当送货很快,北京地区上午买,下午就送到了,可以继续晒单。这时候晒的就不是购买截图,而是书,以及书上的签名。

因为,在签名上,我做了两个设计。

一个是:我签了6个版本,提前在预售群里公布出来,凑齐6个版本的签名可以召唤小桃。

一个是:我单独签了15个彩蛋版,千分之一的中奖几率。

所以拿到书之后有一阵晒签名的高峰,又带动了新一波的销售,

如果没有预售群,这些设计不可能精准触达到书的目标人群。

有了预售群,没有这些设计,也不可能激发大家的购买热情。

所以,二者缺一不可。

现在是书冲榜之后的第五天,已经很多读者收到书了,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彩蛋版会被谁拿到,每天都有人在说,哎呀,我的不是彩蛋版,好可惜。

这就是彩蛋版,一共15本。我现在一本都没看到,不知道谁会是这个幸运儿。

图片[2]-新作者,如何靠200多人的社群卖掉1000本书?-天时网

红包抽奖送的福利,这两天也陆陆续续寄到了读者的手中,都是单价200元左右的礼物,包装很精美,大家也很愿意晒。

愿意买书特别是买好几本书的读者,一定要给她们最好的,实力宠粉,因为她们也会是作者最好的口碑传播渠道。

因为预售群里买书的人数超过了一半,又一起“打过仗”,所以这个群的活跃度和氛围都不错,后来我直接把预售群改成了读者群,从下周开始做共读活动,从一个临时性的社群,变成了持续运营的社群。

从我的经验看,对于素人新作者,如果搞不定平台的流量支持,运营好小社群,也是可以拿到好成绩的。

当然,前提是,你得对自己的作品足够有信心。作品不行,越努力凉得越快。

尽管预售群是为了卖书,但运营的时候要经过四个阶段:

首先要让潜在读者喜欢你这个人,通过分享、直播等方式创造感性共鸣;

其次才是给购买攻略,降低行动成本;

第三要发起接龙,锁定购买意愿;

最后花式福利要给够,实力宠粉创造口碑传播。

这篇文章分享的预售群运营步骤和方法,是很容易复制的。不容易复制的,是我这几年聚集的朋友圈势能。

作为素人新作者,你要怎么去给1-2年后出版的书聚势,这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。

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做事情,你会赢的更漂亮。

3

除了社群运营,还有哪些图书营销方式

社群营销是一种依托于私域流量的营销方式,实际上图书营销的方法非常丰富,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:公域流量营销模式、私域流量营销模式、半公域半私域流量营销模式。

公域流量营销模式

顾名思义,就是借助大平台、出版社、主流媒体的公域流量来完成图书销售。分为四种类型。

第一种,电商平台营销

比如京东当当等平台的大促活动、书单推荐、文案引流等等。这是非常传统的营销方式,几乎每本书都会用到,只是投入资源有多有少。

资源特别强的名人、大V,有筹码和平台争取到独家或者重点推荐,由平台出面主动投放站外广告,卖爆没有悬念。

比如剽悍一只猫的书,京东就投放了朋友圈广告。

这种营销方式对名人、大V等自带流量的作者比较友好。

第二种,豆瓣营销

近些年,豆瓣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域流量来源,出版社通过约书评人在豆瓣写书评,达到推广目的。

豆瓣的优势在于能够持续引流,评分高或者被选入推荐书单的书,也不愁卖。

实际上,豆瓣营销就是口碑营销,书要好。书不好,书评人是不会给面子的。

豆瓣对于新作者很友好,只要书够好,评分高,就有机会被推荐。

第三种,书评营销

除了豆瓣之外,在头条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,以持续、大量的书评曝光来吸引公域流量,也是非常有效的推广手段。但前提是一手能有书评人资源,一手能有平台资源,这是属于专业MCN机构的玩法。

第四种,媒体曝光

如果一本书能够得到主流媒体曝光,影响力会迅速扩大。

秋叶大叔的新媒体系列教材,被共青团中央的微博引用过一次。Scalers的《刻意学习》曾经上过新华社的年度推荐书单,在出版两年后被一家央企采购了23000本。

某种意义上,一本书能不能出圈,主流媒体说了算。但这种红利,很大程度上靠运气。

私域流量营销模式

显然,这种模式主要依靠微信群、粉丝群、学员群、用户群等私域流量完成图书销售。从具体操作方式上,又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。

第一种就是我这篇文章分享的,通过组建预售群,搞社群营销冲击销量榜,拿到榜单的免费流量,再用销量榜名次换取平台推广资源。

秋叶大叔的IP营是这种模式的开创者,能够让一本新书快速完成销售冷启动,并形成持续销售。

这是几乎每个新作者都能够尝试的一种营销方式,而且效果有保障。

第二种,是通过书友会共读社群完成销售。

只需要购买一本书,就能够参加线上共读活动,安排优秀的领读人用7天或者更长的时间领读完一本书,同步输出读书笔记发表在微博、豆瓣、头条等社交媒体上。既带动了图书销售,又能够形成口碑传播,形成持续购买。

秋叶团队已经把这种模式运营得非常成熟,一次组建个千人共读群没有压力。这就是1000本书的销售啊。真吓人。

这种营销方式对运营能力要求比较高,毕竟千人社群的持续运营是非常费心费力的事情。

第三种,自媒体大咖推荐或图书活动。

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大V合作,通过图文推荐、书单推荐、转发赠书等活动,影响粉丝购买。

相比推荐单本图书,主题书单往往更受粉丝欢迎,转化率更高,也容易形成二次传播。

这种营销方式,要么刷脸要么给钱要么拿资源置换。

第四种,活动营销。

通过参与企业的整合营销活动,完成宣传或销售。

比如秋叶PPT的网课在大促时,经常搞买课赠书活动,每次大促赠书都在千本以上,这就是很好的一个合作机会。

有些社群经常有送奖品和福利的需求,赞助也是很好的方式。选择和图书主题定位一致的社群,送就对了。

半公域半私域流量营销模式

这种模式,是将公域流量引到私域,同步转化为销售,分为三种类型。

第一种,典型代表,是今年迅速火起来的直播营销。

薇雅在卖掉65000本经济学之后,前两天又卖掉了4万册绘本。一个人十几分钟,轻松搞定传统渠道一年的销量。

就连Scalers这种不露脸,屏幕只能看到PPT的干讲型直播,都能吸引1万多人次观看,33万个点赞,你就知道,直播卖书不是趋势,而是现实。

传统的图书推广,作者需要全国跑办线下签售会。今年的特殊情况,倒是推动了线上直播这种全新的销售模式。

线上的覆盖面更广,销售效率更高。唯一的挑战是,作者要调整心态,习惯从一个文人,变成一个全面发展的“知识艺人”。

一方面,直播的强互动性,决定了线下签售的干货分享模式行不通,需要随时打断及时回应观众的问题,考验临场反应。

另一方面,直播是强数据反馈,只会讲干货没有用,最后用销售数字说话。

用什么方式能留住观众,怎么提高数据表现触发平台推荐获取公域流量,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说服观众购买,这些都需要刻意练习。

第二种,线下签售会营销。

签售会也是在第一波线上销售之后,引导持续购买的常见营销方式。

很多作者会利用周末的时间跑两到三个地方签售,将书店、出版社的公域流量吸引过来,同时和各地的读者、粉丝见面增强粘性,形成二次传播转化成持续销售。

签售会可以单独举办,也可以多个作者互相站台,扩大受众范围。

相比现场演讲能力,签售会对作者更大的考验是体力,好好锻炼身体很重要。

第三种,企事业单位采购。

相比签售会这样一本一本卖,能搞定企事业单位大批量采购,销量是倍数增长。

前文提到的Scalers《刻意学习》是个典型案例。妈妈点赞出品的不急不吼系列书,小七老师的《早教七堂课》,都被地方学校和教培机构大批量采购。《你是孩子的光》也有幼儿园、学校采购上百本。

大批量采购非常考验书的质量。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,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采购效率更高。

这三种营销模式,11种类型,在图书销售的不同的阶段组合使用,会爆发出很强的能量。

4

正确理解书的价值

一本书的销售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:造势、起势、势成、势缓、去势。

很多畅销书会快速的经历这五个阶段,通常1年就结束了。

长销书可能起势略逊一筹,但会停留在第三和第四阶段很长时间,实际销量远远高于看起来势头很足的畅销书。

书并不是一个能够带来直接收益的产品,而是一个价值很高的引流产品。

素人新作者往往会更关注造势和起势阶段,忽视了持续销售上的努力。

其实所有的造势,都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,形成持续销售,延长这本书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,从而获得更多的新流量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就更能够理解为什么上一篇文章里,我提到写完一本书是完成了30%的工作,做完产品包装完成了60%的工作,剩余40%的工作都在卖书上。

何况,一本好书,值得让更多人看到。

你说对不对?

天时:每日更新,免费分享收费资源资料来源网络或投稿,非天时观点切务轻信与充值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